【事件回放】
王某于2013年11月25日入職某文化公司工作,當日雙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,約定王某擔任項目助理,月工資4000元,合同期限至2016年11月24日,試用期至2014年2月24日。
王某在該公司實際工作到2014年3月18日。該文化公司稱,因王某不能勝任工作,公司已于2014年2月20日口頭向王某提出解除勞動合同,經過近一個月協(xié)商,2014年3月18日,雙方協(xié)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。
為此,該公司提交了員工離職申請表及終止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(均為原件)。其中載明了解除勞動合同的具體約定條款,落款處有手寫簽名“王立某”。
王某表示認可上述文件中的簽字系親筆所簽,但表示是該公司以扣發(fā)工資為由脅迫其填寫,并認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經其簽字僅能證明其知道解除勞動 關系一事,不能證明其已同意解除。
同時指出簽字時其故意將自己姓名簽為“王立某”,就為了暗示此意。王某并為其主張的受脅迫的情況提供證據(jù)。該文化公司主張“王立某”即為王某在公司工作時日常使用的名字,因其名字中含有生僻字,他人識別不便,故而使用“王立某”的常用名。對此王某予以否認。
2014年12月在該區(qū)仲裁委駁回王某要求該文化公司繼續(xù)履行合同后上訴至法院。
【法院判決】
一審法院
根據(jù)雙方陳述填寫員工離職申請表、終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的情況可知,2014年3月18日在雙方協(xié)商解除勞動合同過程中,王某明知員工離職申請表、終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內容的情況下,在此兩份文件上親筆簽字。
雖然王某主張因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上其所簽名為“王立某”,該姓名并非正式姓名,表明其未同意解除勞動合同,但根據(jù)當時實際情況,其主張不能成立,故法院駁回王某要求該文化公司繼續(xù)勞動合同的請求。
王某不服,上訴至中級法院。
二審法院
二審法院再次核實了員工離職申請表及終止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中顯示的入職時間、崗位、到期日期、離崗日期等內容與王某個人情況相符,一審事實屬實。
王某在明知員工離職申請表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內容卻簽字,且并未就所受脅迫情況提供證據(jù),故王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,應當承擔所產生的法律后果。
同時王某簽署上述文件后并未再到該文化公司工作。故綜合上述情況,原審法院認定王某與文化公司已經解除勞動關系,該文化公司無需再履行勞動合同,并無不當。
據(jù)此,二審法院判決駁回王某的上訴,維持原判。
【溫馨提示】
簽署協(xié)議務必遵循誠實信用原則,對于不同意的條款和事項,不要隨意簽字確認;在明知的情況下一旦簽字確認,就無法輕易推脫掉因此產生的法律后果。在特定法律條件下,故意不簽署真實姓名的人未必就能不承擔法律后果。
掃描二維碼,關注“正邦人力公眾平臺”獲取更多案例
有音頻案例解讀哦!
|